2023-06-12 23:14:02
回眸参军五十载雪域浪人
第一篇:崇敬军人,我要去当兵
第二篇:双流中和镇,新兵集训忙
第三篇神秘的青藏高原
第四篇:穿越“生命禁区”
第五篇:顶风冒雪奔拉萨
第六篇:栉风沐雨、只为神圣使命
第七篇:老部队的红色基因与历史沿革
第八篇:尼洋河畔大生产
第九篇:品尝青稞酒、酥油茶
第十篇:参军五十周年庆活动纪实
第十一篇:尼洋河畔的星期天
美丽的尼洋河在传说中是神山流出的眼泪,是工布江达(林芝)地区的母亲河,在当地被称为“娘曲”,藏语意为“神女的眼泪”。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北侧五大支流之一,受印度洋暖流与北方寒流的影响,形成了其特殊的热带、亚热带、温带、寒带,湿润和半湿润并存的多种气候带,形成了流域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。尼洋河从米拉山口往东奔流307.5公里,于八一镇南约40公里处汇入雅鲁藏布江。尼洋河与拉萨河截然不同,尼洋河水时而呈白灰色,时而呈翡翠般的绿,清澈、翠绿、洁白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,使人浮想联翩、流连忘返。尼洋河边生长着许多灌木和乔木,河谷两岸是满山茂密葱郁的云杉和冷杉原始森林,林中盛产麝香、灵芝、猴头、茯苓、木耳和松茸等多种珍贵林副产品。林中还有众多的诸如藏马鸡、红腹角雉、白腹锦鸡以及叫声宛转动听的画眉等观赏鸟类,人们将其称为西藏的江南。
在这神境般的桃花园度周末过星期天,那有多美?完全可以用“说有多美就有多美”来形容。在尼西生产班8个月时间,30个星期天,说不上有多完美但也可以说,那些个星期天过的很有意义、也很有乐趣。
刚到生产班时的星期天,我们就到营区侧边看小溪流水,小溪宽大约4米左右,水深普遍不足1米,但流速很快。溪水清澈、洁白,清澈的能看见水底青褐色石头和三五成群的灰黑色小鱼。碧玉般的溪水,流水声美妙动听、清新悦耳。小溪边的小野花在微风吹拂下频频点头,也不知是为我们还是为神奇的大自然而彬彬有礼。那绿色的小草在风中摇头晃脑,似乎在回味、欣赏小溪流水发出那动听的歌谣。小溪水潺潺的东流,不息的前进,偶遇顽石阻挡、它们毫无惧意,勇猛的冲向那顽石,随飞溅的浪花奔向工布江达母亲河——美丽的尼洋河。
从新训到生产班4个多月时间了,我们也知道该洗被子了,洗被子在家里也干过,但那是当母亲的助手,独立操作还是第一次。我们从厨房掏来热水,浸泡后抹上肥皂,浸泡约半小时开始搓揉,那时没有“刷子”,只好用手搓揉,然后就到营区旁边的小溪去清洗。我们七八个人端着脸盆走在路上,还真有点“洗衣歌”中的情节味道,只是没有藏族阿妹来帮我们。我们都是用手清洗,只有吴绍富战友富于创新,他把被子用绳子系上,绳子系在溪边的树上,被子放在水中任由溪水冲刷,他就坐在旁边看着我们清洗,傻傻的看着,嘴里还时不时的唠叨着“怎么省力都不知道?”。
下午收被子正愁没经验统棉絮时,早已有两位热心军嫂为我们擦干净了乒乓桌面,并教我们怎么将棉絮装进被套里面,怎么行(行:拼音“háng”即缝的意思)棉被,行几道等等。后来我们慢慢熟悉了才知道,一位是团军需股长张兴俊的爱人、另一位是一营副政教张本山的爱人。当年部队去了拉萨,随军家属还留在尼西,要等到拉萨5.30工地营房建起来后才能过去。两位热心军嫂认准了我们不会统棉被,看到我们洗被盖就主动过来帮忙,在她们的帮助示范下,我们很快就学会了统被盖和行被盖。当年学会的针线活,真可谓是终身受益。转业到地方工作几十年来,我统被盖和行被盖比我爱人还在行,正因为这种“在行”,这种本该女同志做的事情最终成了我终身的任务。
张股长的爱人唐亚茹,我们都喜欢叫她“唐姐”。个子不高略显胖,齐耳的短发衬托着她那张国字型的脸,周身写满了坦诚与直率;俭朴的衣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可以看出文化不高,是一位典型的陕北农家走出来的军嫂。后来接触多了她还经常给我们讲她们老家的事,使我们最动容的还是拿钱买(取)老婆那些旧的民俗。那些年她们家乡年青人取老婆,起步价便是600元,女方家庭富裕、本人有文化、个子身材相貌较好的至少800元,男方家庭越穷,女方要价则越高。并给我们说某排副妹妹长的水灵,出嫁800元,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出嫁了,其实就是为了给哥哥买嫂子,最后是家里拿着妹妹出嫁的800元,去给哥哥买嫂子,嫂子可能长的比其妹妹要逊色一点,只花了600元,用妹妹换个嫂子,还赚了200元回来。当时我们四川谈婚论嫁也讲彩礼,但没有600/800之说,就是买点糖果、衣服之类的礼物,花费就几十块或百来块钱。第一次听说新娘需要拿钱去买,感到很新鲜,600元在那个年代没有几个家庭能拿得出来,为钱感到也很无奈,暗自庆幸自己生在四川而不是陕西,否则这辈子就别想取老婆了。
后来的星期天,我们就去尼西沟丛林中采摘枸杞、挖党参,半天时间就会弄几大包回来。枸杞碰到果实好的树,一颗树就能摘1斤多,放在空屋让风吹干,可以自己泡水当茶喝也可以送战友食用。西藏党参有补中益气、生津止渴、活血化淤等功效,为中医常用药,故也可顿汤食用。尼西党参比较多,挖到一株大的足有半斤。党参不容易凉干,挖回来后基本上就是用来改善生活。清洗干净后,一大包党参加上一个2斤的猪肉罐头,就是全班战友的一顿美餐。尼西的野生党参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,亦是天然的滋补品,那时人年轻身体好,个别战友食用党参罐头时又不嫌多,使劲的吃,营养过盛导致晚上睡觉时春梦大发,第二天早早起床洗内裤,成了战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。
九月的星期天,就是我们上山采摘野桃的时候。尼西住地的桃树很少,和林芝的茂密成片的桃园没有可比性。但林芝和尼西的桃树却有一个共同点,它们都是纯属大自然的恩赐,它们都生长在相对湿润和养分充足的河谷地带,完全是野生形成,没有剪枝、没有打叉、没有整形等打磨,完全属于自由生长的野桃。我们采摘野桃时都是往八一镇方向或者尼西沟后山方向,不论走哪个方向,都要走很长时间的路。往八一方向是大公路,比较好走;往后山那就是小路,行走相对就要慢一些了。林芝的桃树直径10/20公分的比比皆是,30/40公分的也屡见不鲜,比我们内地的桃树大很多。但林芝的野桃个头都不大,可能和剪枝、打叉、嫁接等有直接关系。但口感相当的好,味甜水分多,香脆可口。我们一般都是提着麻袋去采摘,因属于野生植物,采摘时也无人干涉,我们就专挑好的摘,摘两小麻袋然后扛回营区放着慢慢享用。
星期天不归我们个人支配的时间也多,将星期天用在公差勤务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。拉萨工地上施工任务繁重,为缓解压力,时不时的也要打打篮球、乒乓球之类的体育运动。连首长就指示我们上山去找两副篮球架子,同时要联系顺路车运回拉萨。接收任务是周六,我们的星期天就没有了。尼西周围是原始森林,两人甚至于3人牵手合围的云杉随地可见,在那种原始森林里面找直径20公分左右的篮球架子真是大海捞针。山上原本没有路,也没有人走,丛林深处到处都是云杉落叶,我们四川俗称“松毛”,少则10多公分厚,多的地方20多30公分厚,人行走在上面非常吃力。那时我们终于明白了森林火灾为什么不容易被人们扑灭,就是满地的松针落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我们翻越好几座山才找到几根符合篮球架标准的杉木,伐倒后按篮球架子所需规格截断成十来节,长的两人抬一节,短的一人扛一节,从山上搬到山下天都快黑了,人也弄的筋疲力尽了,因路程太远,当天我们拼死拼活也没弄回去,第二天又是全班出动,弄到中午才算完成了任务。
再有一次为连队砍扫帚用竹子,那也是个星期天。当年连队的扫帚都是用一种叫“小水竹”的灌木制作的,将一根根“小水竹”下半截削光净,将上半截尖上的竹枝留下,然后将削光净的几十根“小水竹”捆扎在一起,就是很好的扫帚。但用料有些讲究、粗细要求均衡,一般就8公分左右。可这种小水竹生长在离我们营区很远的地方,约20来华里外才有,那时的生产班没有交通工具,只有靠步行将采伐好的小水竹捆绑好扛着回营区。那时西藏还有流窜的土匪,也怕遇见狗熊什么的,为确保安全,我们还得带上武器。每次都是天刚亮时就出发,基本上是天黑才归队,每人负重都在40公斤左右,回到营区就是很晚了,但大家却没有怨言,非常自觉的去执行、去完成。
有的星期天,我们也喜欢搭乘顺风车去八一镇。八一镇是林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八一镇有毛纺厂、电力公司、木材加工厂、造纸印刷厂等;西藏农牧学院、高原生态研究所也建立在这里。邮电局、照相馆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,有两次还到毛纺厂门口去徘徊。去邮局寄信、邮寄物品;去相馆照相留着纪念或赠送亲朋,这些都好理解。去毛纺厂并不是为了买毛线、毛毯,那个年代毛毯是抢手货,想买也买不到。那到毛纺厂看什么呢?说来没人相信,其实我们真不完全是想看毛纺厂的上海靓妹,我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但到了八一镇,就总想到毛纺厂那里去看看。我们当时对毛线制作很感兴趣,想到羊毛那么短,又那么光滑,毛纺厂工人师傅们是如何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,而且粗细都那么匀称,还那么柔软,感觉很神秘。多次想着去厂里实地看看,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。但到了厂门口又没得那个胆量冒然进厂,也不知道想办法去表达或托人去沟通。傻傻的在人家厂门徘徊,看着就有点象“小偷”采点的味道,现在回想起当年的那些事来,感觉真的很幼稚、也很可笑。
(未完待续)
(注: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)
作者简介:
雪域浪人:本名龙建春,1972年12月入伍,曾在西藏军区56190部队服役。1986年12月转业重庆永川税务部门工作至2014年退休。在这古稀之年,倍感自豪是生命中拥有当兵的历史,最骄傲的还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。
作者:雪域浪人